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之窗 >> 正文
企业职业教育社会责任研究

作者:科技处     发布时间:2020-05-27     信息来源:151amjs澳金沙门      阅读次数: 【关闭】
 
 

 

原创 霍丽娟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5月8日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核心驱动和基本逻辑。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需求。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红利和创新活力的需求日益增长,使得职业教育对企业主体作用的发挥提出了更加迫切的期望。关注企业主体作用的发挥与战略选择,深入了解和把握其参与的意愿、诉求、行为规律以及实施成效,创新优化产教融合运行机制应成为当前政策研究和实践探索中重点关注的核心问题。

  本文引入基于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框架,分析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的理念认知、行为表现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并对三者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的社会价值定位与行为选择策略,以期为进一步促进产教要素精准对接,增强企业内驱动力,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提供理论支撑和行动参考。

 

一、基于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企业职业教育社会责任分析

(一)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根据自身战略规划和能力水平,对相关的社会事务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以最终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协同共赢发展。企业作为承担责任的主体需要根据自身发展需求,统筹设计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企业一般会优先选择对自身有一定程度的专用性投资,并共同承担相应运行风险,在相互联系的过程中彼此相互影响的利益相关者来满足其更多的诉求,以使企业在获取利益的同时实现社会责任效应的最大化,满足企业生存发展需要。企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发展阶段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一般地,可分为经济、法律、伦理和自愿或慈善四个层次。

 

(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规律和价值选择

  企业承担战略性社会责任,会优先选择满足重要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和期望,从而为企业的成长发展带来重要收益。从利益相关者管理的视角审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其目的是获得更多的核心竞争优势,从而实现社会绩效和经济绩效的双赢。

  企业承担责任的行为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经济理性,企业在选择是否承担社会责任,承担多少社会责任时要进行权衡,其中重要的考量就是是否对企业绩效有影响,有什么样的影响。企业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的程度表现不同,一般地,企业对能为其带来显著效益的利益相关者责任表现最为突出。

  多数情况下,企业将承担社会责任视为外来的压力,忽略其对企业绩效带来的绩效影响,处于被动地选择而非自觉主动地选择,需要政府的持续引导性措施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作用进行推动。在利益相关者管理分析框架中,真正驱动企业承担责任的是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的异质性资源。

  在理想的运行机制良性循环下,企业将承担社会责任视为能够获得绩效提升的途径,从而响应社会的期待,将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其战略发展的重要选择。其承担社会责任的理念越深入,则行为表现越突出,企业的经营绩效也会越好,最终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这是企业自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内驱所在。

 

(三)基于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企业职业教育社会责任分析

  深化产教融合的核心在于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促进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全要素对接、匹配和融合。企业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与职业院校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是其承担职业教育领域社会责任的内容。企业通过承担职业教育责任来减少风险、促进创新、提高声誉、扩大市场、增加机遇,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寻求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可持续发展,是产教组织之间协同共生、融合发展、共建共享内生动力。        

  按照基于利益相关者管理的社会责任分析框架,企业承担责任的行为对绩效的影响是维系企业持续深入合作关系的关键因素,产教融合可以看作是企业从理念认知到行为选择再到对绩效的追求过程。

  企业将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融入战略发展策略,如果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的理念认知、行为表现及其企业的绩效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特别是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的行为能够对企业绩效提升有显著影响,那么,将会产生较强的示范作用,推动企业,特别是那些对市场信号敏感、对产业链中跨界共生需求高的企业,获得经济信号,积极主动地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种相关关系是否存在或者是否显著,体现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价值定位和战略选择,也是建设和形成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的前提条件,是产教融合系列政策扶持和推动的核心目标。企业自觉主动地承担责任尚需要外部环境有力的促进和带动影响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变量与测量

一是,企业承担责任的认知体现企业对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通过承担社会责任的价值定位和战略管理意识两个方面的7个题项进行测量。        

二是,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行为表现包括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资源的重要程度以及企业与院校双方提供自有资源的匹配度、合作共生资源的成长性。企业自有资源的重要程度反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其对院校资源的认可和对共生资源的期待。职业院校提供自有资源的重要程度反映其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对企业生产需求的支撑能力。双方共生资源的重要程度反映资源整合能力和生产能力,是校企双方维系合作关系的核心要素。本次调研针对前述3个要素共设计35个题项。        

三是,企业绩效是指企业在经营期间的效益和业绩,通过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水平、生产效率和社会关系改善来体现,分为经济效益和关系性效益两部分,具体包括企业生产效率、销售收入、产品升级、技术创新、员工能力、运营水平、社会声誉、顾客满意度以及员工能力等10个因素。

 

(二)研究假设(图1)

假设1: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的认知对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假设2: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的行为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假设3:政府政策支持程度、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念、行为和绩效产生正向调节作用。

 

(三)研究工具及研究对象

1.研究工具

本研究在对部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校企合作部门以及社会责任报告部门的负责人以及职业院校校长进行访谈的基础上编制问卷,问卷包括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的理念、行为表现、绩效三个核心要素。其中,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念、绩效部分的题项设计借鉴了郑海东和李智、崔校宁的企业社会责任调研问卷。同时,借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CASS-CSR3.0)》中涉及职业教育的17个指标,对问卷进行了系统的补充和完善。问卷共包括6个量表,采用Likert五点量表, “1”表示“非常不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

 

2.研究对象

问卷调查采用线下填写与网络填答相结合方式,通过产教融合项目平台、社会团体联盟、行业协会组织等渠道共发放1114份问卷,收回问卷1 077份,问卷回收率为96.7%。样本企业覆盖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台湾、澳门无样本)89个城市1 077家(表1)。

研究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对工具测量结构进行验证使用Mplus7.0。经检验,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8,方差解释率为81.55%,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三、结果分析

 

(一)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

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战略发展要素和管理要素,外部因素包括来自政府、行业协会、顾客及产业链伙伴的影响(表2)。

 

内部影响因素中均值较高的是获得更多优质资源以及企业管理者、员工接受的社会责任教育。外部因素中来自政府的激励政策影响最大,其次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这表明企业是将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作为战略发展策略而做出的行为选择。企业的内在需求、治理水平和政府政策的引领促进、执行监督作用是企业实现社会责任成效的核心关键。

 

(二)企业履行职业教育社会责任的认知

 

数据显示(图2),企业对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最为认同的是政府制定政策对主动履行职业教育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奖励和宣传可以提升社会形象,企业承担责任会提高社会影响力两项,体现了企业将承担社会责任视为对提升社会声誉、社会形象的追求,其目的是得到行业内的认可和更多的话语权。企业将承担责任作为战略发展选择题项的认同也较高,突出体现了企业对承担责任的担当意识和战略管理意识。

总体来看,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的认识较为深刻且定位清晰。新时期,企业已经意识并体会到承担职业教育责任对自身发展的益处,在校企合作实践中正在逐步由需要法律约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承担的理性选择,以此谋求政府、供应链企业及消费者、社会公众对其发展的支持,反映出其战略选择的内驱动力初步形成。

(三)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的行为表现

数据显示(图3),企业提供自有资源的重要性程度(4.12)高于院校提供自有资源的重要性程度(4.04),双方自有资源的重要程度相差0.08。因此,院校需要提升资源提供能力,才能满足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对企业而言,追求显著合作成效的首要条件就是选择有足够强的专业建设能力、合作治理能力以及资源整合能力的合作伙伴。职业院校自有资源成长性显著,而企业的资源成长性不够理想,这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战略转型选择。以资源的匹配度和成长性作为企业承担责任的行为表现能够很好地阐释产教融合的核心内涵和行为规律。

(四)企业履行职业教育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数据显示(表3),企业眼中,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对关系性因素、间接经济因素影响整体高于直接经济因素。在关系因素中获得更多的行业内支持和认可的影响最高,在间接经济因素中,对增强员工能力影响较高,而直接经济因素中对提高企业生产率、增加销售收入等方面的影响最低。这反映了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成效体现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五)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行为模型

 

4呈现了企业对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理念的认知、企业承担责任的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之间的关系以及政府、行业协会对企业承担责任的影响作用。理论模型与观察数据的拟合度较好。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的认知对其承担责任的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306,p<0.001),企业承担责任的行为对其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39,p<0.001),政府作为公共主体对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的认知、行为、绩效三个环节均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β=0.403,p<0.001,β=0.293,  p<0.001,β=0.477,p<0.001),行业协会作为另一公共主体对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的认知、行为、绩效三个环节也均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β=0.545,p<0.001,β=0.227,p<0.001,β=0.088,p<0.001)。

三个研究假设均得到验证。各要素题项都有较高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其中,在企业承担责任认知中,政府的约束和对经济效益追求的标准化路径系数(0.626,0.645)小于其他维度的理念认知;企业绩效中反映直接经济效益的扩大经济效益、提高生产率、增加销售收入等三项因素的标准化路径系数(0.747、0.810、0.823)低于其他关系性因素和间接经济因素。

 

四、研究结论

 

(一)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是基于校企共生发展需求下的战略选择

企业承担责任的认知、行为和对绩效的影响之间的作用关系表明,在当前深化产教融合系列优惠和激励政策影响下,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的理念正在逐渐被企业所认识和接受。企业将职业院校作为进行跨界共生的合作伙伴,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要素对接和融合,以寻求获得更多核心竞争优势。特别是企业对政府支持的产教融合项目表现出了积极响应,企业希望通过承担责任,将压力约束变为战略发展的主动选择,在合作中实现与职业院校的共生共进,共建共享,这正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生动力所在,其行为规律具有市场合作伙伴责任的特征。

 

(二)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的认知程度越高,其履行责任的行为表现越突出

 

企业对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越到位,其提供自有资源和产生的共生资源就越重要。企业会选择与自身发展相匹配的职业院校作为战略发展的重要合作伙伴进行合作。院校在企业人力资源提升、产品升级、新技术研发、文化提升等方面提供的支撑越大,企业则越愿意将院校作为核心利益相关者。其中,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的认知程度与企业提供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和设备设施等资源的相关度最高,反映了企业更愿意通过承担责任获得的资源是自身业务骨干的知识能力提升、人才获得,提高人才和技术资源的专用性和匹配度,有效实现企业生产要素的优化,起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因此,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不断提升企业家及员工承担社会责任的理念,是培育企业承担责任内驱动力的有效途径。

 

(三)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的行为表现越突出,企业绩效提升越显著

 

企业将承担责任作为发展战略,选择与自身发展相匹配的院校资源,促使其资源整合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产生优质共生资源,对企业绩效形成更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模型数据显示,对企业绩效提升效果最为显著的是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运营管理水平,其次是推动产业链伙伴共同履行责任,而对企业扩大经济效益、提高生产率、增加销售收入等方面的绩效影响相对较弱。若要对企业直接经济效益产生影响,支撑企业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则需进一步提升院校资源的匹配度、共生资源成长性,这也正是教育链对接产业链、人才链和创新链的关键所在,提高院校专业(群)建设水平和校企双方的治理能力是未来提高各环节要素相关性的关键。

 

(四)政府、行业协会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影响作用需进一步提高

 

政府、行业协会在促进企业承担责任的行为表现方面的影响作用需要进一步提高。其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程度与政府对不履行责任企业的惩罚力度、本地相关部门的监督执法力度、企业制定履行责任的规划显著相关。这说明,政府的促进和影响作用不仅需要系统的政策措施,更需要在执行和实施层面进行规范、监督和指导。行业协会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较为微弱,特别是在指导企业承担责任获得经济效益提升方面作用不足,需要赋予其相应职责进行跟踪指导服务。

 

  五、推进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建议  

 

(一)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社会环境,增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意识

 

一是构建激发企业承担责任的政治环境。建立完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注重加强制度法规的执行力度和监督监察力度,加大企业承担责任行为在企业信用、社会荣誉称号和政绩考核评价中的比重。二是营造推动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的经济环境。建立完善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运行管理机制和分担机制。制定区域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方案,落实鼓励企业承担责任的“金融+财政+土地+信用+X”组合式激励,在项目审批、购买服务、金融支持、用地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三是优化促进校企协同创新的技术环境。探索学校与产业园区、科研机构合作共建、校企技术参股的合作形式,制定支持校企合作研发创新、成果转化的专项扶持政策,推动科技主管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为校企共研项目和平台提供扶持通道。四是营造提高企业责任意识的文化环境。将企业职业教育责任纳入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对企业家、管理者的培训,加强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宣传和表彰力度,发挥龙头企业模范引领作用,带动中小企业积极参与。系统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责任推进体系。

 

(二)促进企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主体作用

 

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引导企业以创新、智能商业为核心构建价值网络,将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融入战略发展规划,系统制定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目标,以提升人才培养效率、研发能力和运营管理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将与职业院校合作进行的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内容纳入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切实与企业员工能力提升、新技术研发、产品升级相结合,实现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要素的集聚融合和优势互补,提高优质资源的整合和生产能力。在企业安排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资源管理和协调,精准对接诉求,派出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育人和研发,将与院校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作为生产要素,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就业岗位,打造集技术研发创新、技术培训、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实训基地经济”。

 

(三)提升职业院校的资源匹配整合能力,成为企业优质战略合作伙伴

 

着力提升职业院校的资源匹配能力,对接产业链、人才链需求,重构教学组织形态,提高专业群建设的资源配置的指向性,资源效益的集约性以及资源共享的可持续性,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提高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的契合度。重点打造职业院校的资源整合能力,与企业协同创新新生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引入企业标准和认证体系、重构项目式、模块化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体系,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针对企业生产需求开发培训资源和服务包,打造创新型教师团队,培养企业培训师和企业项目研发骨干,持续服务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和技术研发需求。创新实训基地共建机制,吸引企业提供专用性资源,营造育人环境打造生产环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对行业的技术创新贡献度和技术服务能力,成为新时期企业发展的关键战略合作伙伴。

 

(四)发挥行业协会的引领带动监督作用,创新产教融合组织协调机制

 

制定企业职业教育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强化行业协会的指导、协调、评价和服务职能,切实发挥行业引导者、规制者的作用。建议赋予行业协会监管职能,在行业内树立产教融合型企业典型,为其提供发展平台,赋予其在行业共赢共荣中的责任担当,对不履行或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管理。支持各行业协会建立职业教育指导机构,组织研制职业技能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参与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发项目式、模块化课程,促进教育资源转化,开展职业培训等提供咨询服务,助力校企教学团队、研发团队建设。充分发挥利益相关者优势,在第三方评价中发挥主体作用,组织、参与研制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培训质量、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证中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在行业内建立企业与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园区、社区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构建基于产业链的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促进机制,有效提高校企资源的匹配度和成长性。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12期,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引用本文请标注:霍丽娟.基于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企业职业教育社会责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2):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