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之窗 >> 正文
北京大学姚卫浩:高校如何加强高价值专利培育与运营?

作者:科技处转载     发布时间:2020-03-23     信息来源:151amjs澳金沙门科研处      阅读次数: 【关闭】
北京大学 姚卫浩 高校科技进展 2月27日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高校科技进展

      近日,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 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全面提升高校专利创造质量、运用效益、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取得新进展,支撑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坚持质量优先、突出转化导向、强化政策引导”的原则,并针对高校普遍存在的“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实施”的问题,着力于提高专利质量,促进成果转化,从机制建设、专业管理、机构建设、人才培养、专利基金等多方面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是对之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的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为新时代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适时有效的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和成果转化统筹协调的机制


       
      为了更好实现知识产权管理与成果转化的有机协调与运转,《意见》指出高校要成立知识产权管理与运营领导小组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领导小组,统筹科研、知识产权、国资、人事、成果转移转化和图书馆等有关机构,形成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相融合的统筹协调机制。
目前很多高校的知识产权及成果转化分散在不同的职能部门管理,缺少统筹协调机制,难以形成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机制。《意见》对此给出了具体的指导,通过设立校级层面的领导小组来统筹相关工作,这种机制可以更高效地协调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营等各个环节,为提高科技成果产出质量及成果高效转化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为确保机制顺畅高效运行,《意见》也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建立健全集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管理运营为一体的专门机构,在人员、场地、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促进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管理运营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国外成果转化能力强、成效显著的大学大都设置了独立的技术转移办公室,有些大学还设立了办公室专门负责校企科技合作。比如,哈佛大学技术开发办公室负责该校的成果转化与校企合作,有专业人员近50人。斯坦福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有专业人员40余人。同时,该校还专门设有校企合作办公室,有10余位员工。密歇根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有专业人员近60位(包括驻校导师10多位),负责专利、技术转移、校企合作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知识产权与产业研究联盟办公室负责全校的技术转移、校企合作、专利商业化工作,有20位职员。

       

知识产权及成果转化全流程管理入手,提高专利质量,促进成果转化


       

    《意见》针对高校有些专利质量不高,为专利而专利的现象提出了具体意见:高校应将知识产权管理体现在项目的选题、立项、实施、结题、成果转化等各个环节。在项目立项前,进行专利信息、文献情报分析,开展知识产权风险评估,确定研究技术路线,提高研发起点;项目实施过程中,跟踪项目研究领域工作动态,适时调整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及时评估研究成果并形成知识产权;项目验收前,要以转化应用为导向,做好专利布局、技术秘密保护等工作,形成项目成果知识产权清单;项目结题后,加强专利运用实施,促进成果转移转化。通过这种从研究开发到产业转化全过程的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动态管理,使得科研项目能够以市场为导向,以转化应用为目标,最终产生既有很好实施前景又有好的专利保护的高价值专利,而这种高价值专利又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础。

   《意见》从科技创新的源头开始一直到科技成果的转化给出系统的指导,让成果产出、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科学有序的链条,对高校的高质量成果产出和高效率成果转化有着重要的规范与推进作用。


       

针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能力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解决思路


       
    多年来,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转移机构受编制、队伍等影响,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高校技术转移机构专业能力弱,高水平、专业化的技术转移人才的严重匮乏,是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一大瓶颈。高校科研人员迫切希望有高水平的技术经理人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因此,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技术经理人队伍,是当前提高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机构专业化服务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举措。
    《意见》支持高校设立技术转移及知识产权运营相关课程,加强知识产权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引育结合打造知识产权管理与技术转移的专业人才队伍,推动专业化人才队伍与专业化机构建设。鼓励高校组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专家委员会,引入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高校发明披露、价值评估、专利申请与维护、技术推广、对接谈判等成果转移转化的全过程,全面促进专利转化运用。上述工作都是培养专业队伍、解决人才短缺的重要措施,如果这些举措得以实施,可以培养建设一支既熟悉技术研发与专业背景,又熟悉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并且懂工商管理、法务知识、投资管理的专利运营专业队伍。通过这支队伍,推动专利技术的咨询、研发、对接、转让等迈向高水平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制度设计,提升专利运营人员的待遇,拓展上升渠道和职业发展规划,从市场吸引更多优秀复合型专业人才进入学校专利运营机构,助推学校高质量的专利工作。
    此外,《意见》鼓励高校与第三方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或机构合作,并从成果转化收益中给予第三方专业机构中介服务费。这对提高高校成果转化专业能力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北京大学高价值专利培育与专利运营工作探索与启示


       
    近年来,北京大学将高价值专利培育与专利运营作为成果转化的重点内容,在专利运营中具体开展了几方面的工作:第一设置“专利转化基金”,对技术成果进行事先评估、推荐优质代理机构,并持续关注专利的转移转化,从源头保证专利的高技术含量,高撰写质量,高权利稳定性,促进高价值专利的培育;第二开展专利培训,举办专利培训课程17期,内容涉及专利基础知识、专利申请实务、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利产业化转化、具体技术领域专利布局及产业化等。学校本部、医学部及附属医院累计2000余人次参与培训。通过培训,加强校内师生对专利保护及专利运营的知识、策略、动态的了解和掌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了学校师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逐步调动了科研人员开展成果转化的积极性。第三开展存量专利的分级、分类及价值评估工作,理清自身专利状况,制定分级运营策略,推动技术成果快速转化;第四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线上线下双管齐下,主动实现技术成果供需对接,化被动运营为主动运营。
    2013年,学校设立1000万人民币的“专利转化基金”,用于北京大学高价值专利运营,包括高价值专利挖掘、申请、保护和商业化等。技术发明人向学校披露发明成果,学校组织法律、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专家对技术发明进行评估,并综合各方评估意见确定是否利用专利转化基金资助该发明技术的专利申请和保护,然后择优选择并委托高水平代理机构撰写、保护专利。针对资助的技术发明,学校与技术发明人团队签署专利转化基金资助协议,约定各方权利义务以及收益分配等,在学校完成商业化推广和运营后取得的收益扣除成本后按规定比例分配。通过前述方式,北京大学严格挑选项目、把关专利保护质量、监控专利申请/维持流程、有效专利布局以及多种方式的宣传推介,近几年已经陆续挖掘资助高价值专利数十项,涉及生物医药、化学材料、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已有部分专利转让或与相关企业洽谈合作。
    北京大学专利运营工作的实践表明,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化建设,建立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运营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培育高价值专利、培养知识产权运营人才、加强专业机构建设、发挥基金作用等都是促进成果转化,提高成果转化效率的有效举措。

    下一步,学校还将在《意见》指导下进一步优化专利保护的成本分摊与收益奖励分配机制建设等,同时通过推进概念验证工作,弥补早期基础研究成果与可产业化成果之间的鸿沟,帮助科研人员迈出成果转化的最初一步。此外,还将通过建设中试平台解决成果转化链条中的短板问题,全力支持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作者:   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部长 姚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