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194课:张载和横渠四句
作者:王冬老师廉洁课     发布时间:2023-12-04     信息来源:151amjs澳金沙门      阅读次数: 【关闭】

王子曰:他曾得到范仲淹的指点,也受益于欧阳修的提携。北宋张载学习上总是“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自律甚严,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半夜坐起,取烛以书……”故“学有本原”而能集大成后出新,他提出石破天惊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仅如此,张载在地方官任上处理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推行德政,受到称道。

被称为“北宋五子”之一的张载(1020-1077年),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他在思想、教育、理学诸方面多有建树,有《正蒙》、《横渠易说》等著述。世称横渠先生,后尊为张子,封先贤,从祀孔庙。

张载幼年好学,15岁时任涪州知州的父亲去世,他和母亲、弟弟一道护送父亲的灵柩返回老家,途径横渠镇时盘缠耗尽,遂定居于横渠镇,自学经书和兵法。

在二十一时他写成《边议九条》献给主持西北防务的范仲淹,范仲淹在接见他时提点“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认为张载可以在其他方面有大成就,并送他一部《中庸》让其细读,张载于是转而研读儒家“六经”。

嘉祐二年(1057年),三十八岁的张载高中进士,主考欧阳修慧眼识才,同榜有苏轼、苏辙兄弟,曾巩、曾布兄弟,程颢、程颐兄弟等名人,其中还有后来的三位宰相,可谓“千古科举第一榜”。后来张载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职,王安石变法期间辞归,讲学关中,创立“关学”。

张载中进士后,早先任云岩县令(今陕西宜川境内),他处理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每月月初召集县乡里老人来县令府内聚会,借机了解民间情况,并强调教育子女的道理和要求,他还发出告示提倡尊老爱幼,让与会老人回去将这些要求转告乡民。在渭州时,得到经略使蔡挺的信任,在大灾之年,蔡挺冒险拨出数万军资军粮救济了灾民,就是因为张载的建议。

张载后来辞官回到横渠讲学读书,写下了大量著作,他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两项尝试,但并不成功。

1077年宋神宗召张载回京任职,患肺病中的他还想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但进京后十分孤立,加之病重,不久便辞职西归,到潼关时自感不适,馆舍沐浴就寝后病逝,年58岁,临终时仅一个外甥在身边,后来靠学生赶来凑钱买棺,护送回到横渠,归葬于父亲、弟弟墓旁。

张载在中国思想史上突出的贡献是被冯友兰称为“横渠四句”的名言,这四句话振聋发聩,如黄钟大吕激荡,回声悠远,如云中龙吟传来,清澈入心。读书为何?是每代读书人必须面对的终极问题。同样是在北宋,贵为皇帝的赵恒也尝试过给出答案。试看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书中给读书人描绘的美景何其诱人,话语又多么耳熟!宋真宗给天下读书人派发了一个“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美梦,这可能是中国式“读书改变命运”的母版,这是天底下家长望子成龙劝学时必用的方药,这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又一注解。这里也满满地写下了“自我”,写满了为“己”为“私”!

但是横渠四句出来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皇帝的劝学箴言立马落了下乘。拼命读书只是为了自己的物质享受升级?只是为了荣华富贵,光宗耀祖?在月亮和六便士的取舍间,还是有人为了欣赏月亮而舍弃六便士的,古今中外,还有那么一些人在仰望星空,虽然这样人很少很少。横渠四句超脱了小我,写下了为“生民”为“天下”,高下立判,横渠四句能流传千古,正因其理念、因其格局、因其境界。

读书人在古代又被称为“士”,士农工商以士为首,这是对读书人的尊重,是对读书人的肯定,更是一种对读书人的期待。张载往前一千年多年,曾子发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感慨。张载之后800多年,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里,一位少年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几年后,在南开中学毕业时,他又和同学相约“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其后他一生的奋斗都是在履行誓言。

应该为什么而读书?从曾子到张载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这大境界、大抱负和大担当,揭示出士(读书人)的神圣使命!

王子曰:宋史记张载“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己。”他恢复古礼的愿望,显然是无法实现的,但是他的横渠四句,却照亮了读书人精神世界,伟人曾赞横渠四句是“大宗教家之心志事业也”。“私者一时,公者千古”,一代代有志之士,把毕生所学化作为民族复兴为人民幸福奋斗的不竭源泉,这才应是读书的终极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