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191课:司马穰苴治军刚柔兼济
作者:王冬老师廉洁课     发布时间:2023-11-13     信息来源:151amjs澳金沙门      阅读次数: 【关闭】

王子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国虽安,忘战必危”,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中国古人就形成如此深刻的论断,在当今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这一思想更值得世人深思和继承。出自《司马法》的这一名句,作者相传是春秋末期齐国司马穰苴,他不仅有杰出的治军思想,在治军实践中他刚柔相济,爱护士卒,善于凝聚士气为战,故而在中国军事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司马穰苴(ráng jū),原姓田,名穰苴,春秋时期名将,后因军功封为大司马而改名。他入选唐代武庙十哲之一,不仅因为武功卓著,更因其兵书《司马法》思想深邃。

在《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中,司马迁描述了司马穰苴打胜仗秘诀,“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在战斗前无论是士兵安营扎寨、打井砌灶,还是饮水吃饭、看病抓药,司马穰苴都要亲自过问以示关怀。最得人心之举是,司马穰苴还把自己享受的军粮待遇拿出来与士卒平分,并且自己按照身体羸弱的士兵标准,和他们一样分得最少,士卒们深受感动。因此军中出现“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这样士卒誓死效力的场面。来犯的晋国与燕国间谍将探到的这一情报上报后,“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自知士气不如齐军,纷纷撤走。司马穰苴率领军队跟踪追击,顺利收复被晋国和燕国占领的领土。

这一场由司马穰苴指挥的战役说来经历非常曲折,齐景公十七年(公元前531),晋军攻齐,燕国也乘机派兵占据齐国黄河南岸部分地区,令齐国相顾不暇,齐军节节失利。此时是国相晏婴向发愁的齐景公推荐了他,理由是“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面对这一重要机遇,司马穰苴却有些犹豫,他知道自己庶出的低微身份,陡然受命高位肯定会令众人不服,于是对齐景公说“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原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要求国君派信得过的人做监军,齐景公当即决定派宠臣庄贾去做监军。司马穰苴很是高兴,告别齐景公后与庄贾商定:“旦日日中会于军门。”即第二天正午在军中升帐议事。

第二天,司马穰苴早早来到军营,一边了解军队情况,一边树立木杆作日表、打开计时滴漏,等着庄贾的到来。可是左等右等,直到快晚上了,庄贾还没有出现,无奈之下,穰苴只得自己一人升帐理事,“行军勒兵,申明约束”。庄贾是有什么正事耽搁了吗?不是,他此时还在家里接受各路亲朋好友及朝中官员的送行,享受各类吹捧奉承,在酒乡里喝的醉醺醺,故而傍晚才到军营。司马穰苴可不惯着他,说道:“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并厉声问执法的军正道:“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军正答道:“当斩!”庄贾赶忙派人向齐景公送信求救。可还没等齐景公使者到来,庄贾的人头已经落地,被传示三军。接着对驱车直闯军营的齐君使者也不客气,杀了使者仆从和左边驾车的马匹,拆了车子的左半边,以代替使者。瞬间“三军之士皆振慄”,齐刷刷唯司马穰苴军令是从。

军纪肃然之后,在激发士卒的凝聚力上,司马穰苴做得高明之至,他对即将上战场征战的士卒是那样的关怀,让士卒对其又敬又畏,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极大地提高了,不得不说司马穰苴是优秀的将军。

后来,齐景公一时兴起带臣下夜游到司马穰苴府上,要和他一起饮酒,司马穰苴以不合规矩为由拒绝,后遭到谗害而罢官被贬,不久病故。

王子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国虽安,忘战必危”,这振聋发聩之语无疑是不朽的治国金律和圣典,而关心士卒,官兵一致的带军方式是何等超前。司马穰苴的《司马法》中既有机动灵活的战术意识又有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战术原则,是我国事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唐朝开元19年,唐玄宗设立武庙,历代名将十人入内,司马穰苴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