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189课:使民“乐不可支”的张堪
作者:王冬老师廉洁课     发布时间:2023-10-30     信息来源:151amjs澳金沙门      阅读次数: 【关闭】

王子曰:论武功,能打得匈奴不敢南犯,论文治,创出“渔阳惠政”,老百姓“乐不可支”,论治乱,两年安定蜀郡,足以天下留名。廉洁操守上,前有少时散财数百万的美谈,后有离任蜀郡时折辕布囊的典故。东汉张堪的作为操守泽被蜀地和渔阳,遗泽丰厚,而他留下的更珍贵的遗产是他孙子张衡——中华文化史上杰出的文学科技双星。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出身于南阳豪门大族。张堪很早就成为孤儿,16岁时他舍弃了父亲留下的数百万家产,让给与堂侄,自己来到长安受业学习。因为品行超群,被诸儒称为"圣童"

公元39年到46年期间,张堪担任渔阳(今北京地区)太守,展示了杰出才华,在军事上,张堪在任七八年间,匈奴不敢来侵犯边塞。经济上落实光武帝刘秀的休养生息国策,还首次把南方的水稻引进教会老百姓种植,在狐奴县开辟稻田八千多顷,还把家乡南阳的植桑养蚕技术引进来,就这样让当地百姓开垦荒田,种桑养蚕。从而使百姓逐渐殷实富有。治下出现了史称的"渔阳惠政"。受到恩惠的老百姓自发编出歌谣:“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歌颂张堪的歌谣,表达出百姓的欣喜之情。

张堪在刘秀实现东汉政权统一全国的过程立下功劳。刘秀曾派他转运积聚的布帛,并率领骑兵七千,前往协助大司马吴汉征伐公孙述。在半道上又追任为蜀郡太守。当时吴汉的部队只剩下七天的军粮,因此暗地准备船只打算退兵。张堪力阻吴汉退兵被接受,于是汉军示弱诱敌,公孙述中计率兵出城追击被斩首,攻占了成都。张堪进城后,派兵占据城池,清查仓库收其珍宝,并逐件记录上报朝廷,无一遗漏。

由于吴汉军纪不严,汉军对成都进行了大屠城,诛杀了公孙述所有亲属,焚毁宫室,大大激化了蜀地百姓和东汉朝廷的矛盾。张堪作为地方官,用他高超的政治智慧,一方面采取宽松的政策,鼓励生产建设,一方面对本地官员、百姓进行安抚,搜求隐逸,旌表贤能。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就解决了中央和蜀地的矛盾,经济得以恢复,一时间“蜀人大悦”。张堪在蜀郡任职两年被征召回洛阳。离去时,张堪只乘了一辆车辕折坏的车子,全部行李只装满一只布口袋,这就是“折辕布囊”。

刘秀曾召见各州郡主管考核官员的官吏,询问各地的风土人情及其前后守令贤能与否。蜀郡的计吏樊显进言道:"渔阳太守张堪昔日在蜀郡时,心地仁慈,爱护部下,他的威名足可以讨伐奸贼。在以前击败公孙述的时候,珍宝堆积如山,他掌握的财富,足可以使子孙享受十代。而他解职还都时,乘坐的只是一辆断辕的破车,车上只有布被包袱而已。"刘秀听后,叹息好久。准备征召张堪,张堪不幸病逝。刘秀深深地哀悼、叹息,颁发诏书,褒扬他的功绩,并赏赐布帛一百匹。

张堪做官后,有一次在太学见自己的同乡朱晖,听说其人品贵重,但并不认识他。两人见面交谈十分投机,临别时张堪拉着朱晖的手臂说:“如果有一天我死了,就将我的妻儿托付给你照顾。”后来因为张堪一直在做官,朱晖也不联系他。张堪去世后,妻儿生活十分困顿。朱晖听说后立即来到张堪家探望,并不断给予资助,幼年的张衡应该也受到过朱晖的关照。这就是“情同朱张”的典故,从这个侧面也能衬托出张堪做官廉洁自守的高尚品格。

王子曰:“张堪折辕”的典故,被后世用来形容作为官员仕宦清廉之典。陆游《春日杂兴》诗:“出仕常骑秃尾驴,归休自驾折辕车”,即是用张堪的清廉自比。清朝康熙帝的《题白云观壁》一诗“狐奴城下稻云秋,灌溉应将水利收。旧是渔阳劝耕地,即今谁拜富民侯。”,表达了对张堪任内富民功绩的赞许和怀念之情。除了留下了清廉典故和富民功绩,张堪更留下了孙子张衡--这位中华文化和科技双星。前面有篇张衡拒收金错刀的故事,是张衡继承了张堪廉洁家风的最好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