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180课:向敏中升迁不摆宴
作者:王冬老师廉洁课     发布时间:2023-08-21     信息来源:151amjs澳金沙门      阅读次数: 【关闭】


王子曰:官员遇到升迁喜事,大摆宴席庆贺,在我国古代是常有之事,至今戏剧里还有新状元打马御街“夸官”的剧情,这似乎是“规定动作”。但在北宋,就有这样一位官员,在皇帝赐予久未封赏的高官职位后,心境淡泊不喜形于色,一反常规不摆宴庆贺,让暗中派人到府观察的皇帝也不由称奇,这就是宋代向敏中。

向敏中(9491020),字常之,北宋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人,《宋史》载其“能刻厉自立,有大志,不屑贫窭”。小时候父亲向瑀亲自督促其读书学习,判定“光大我门庭的,是这个孩子。”(“大吾门者,此儿也。”),二十岁前父母相继去世了。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向敏中考中进士,时年三十一岁,后历任工部郎中、给事中等。宋真宗时升任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尊崇无比,任命下达后向敏中却谢绝客人,不摆宴席庆贺,官邸门庭寂静无声,宋真宗称赞说:“敏中大耐官职!”

早在宋太宗时向敏中为官就以“明辩有才略,遇事敏速”闻名,他处理政务十分果断,但性情端厚,为人谨慎持重,宠辱不形于色。到了真宗时期更被公认“多智,晓民政,善处繁剧,慎于采拔,居大任三十年,时以重德目之,为人主所优礼”。

宋太宗时向敏中任职大理寺,主管司法审判。当时大理寺已形成潜规则,一旦定案后没收了受审官员赃物,总要分些给执法的官员。向敏中上任后“独不取”,坚守为官做人底线,这让拿惯钱物的同僚很为难。触犯了他人既得利益的他自然受到排挤,最终被调到地方任职。

虽然是外放,但朝廷外派的官职还是“肥缺”,向敏中被任命为广州知州兼市舶使,掌管对外贸易,十分遭人艳羡,此前历任市舶使皆大捞特捞。向敏中早早做了安排,他在上任前就准备好了所用财物,连日常用药都一一备好。这样在任期间一切自给,下属官员和商人想“贴心”地送他东西却难寻着机会,就这样他守住了自己的为官原则,留下了清正廉洁的好名声。实际上,哪是没有“机会”呢,实在是自己提高了警惕做到了自律,把防腐防线提早布置严密了而已。

宋太宗听闻向敏中的名声,亲自召见,并任命他为为户部推官,出任淮南转运副使。这又是个“肥缺”。宋代为了控制地方势力,每年秋后地方财税都须上缴中央,押解到京都,转运使大致就是管这个差事的,地方交多交少由他说了算,地方官无不奉承,故而很多人一旦当上转运使这个官职,就自觉高人一等,自动摆起威风,所到之处显出令人生畏的架势,向敏中却以礼对待同僚和部下,勤于政事,清正廉洁,深受好评,后被调回中央任职。

到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向敏中升任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任命发布当天,宋真宗认为自己即位以来都不曾封过仆射,现在把此官授给向敏中,向敏中肯定应该非常高兴,理当大宴宾客表示庆祝,于是就私下派向敏中的亲家李宗谔暗访。

李宗谔到达向敏中家,却发现家门前安安静静,进门后看不到一点庆贺的准备,告辞出门后又偷偷派人折返向家的厨房,问厨师今天有没有为亲戚宾客设宴饮酒,答案自然没有。宋真宗听闻后笑着说:“向敏中大耐官职。”夸他心境淡泊,不羁于虚名俗誉。

几十年为官期间向敏中官职历经升降,但他能落职不悲,升迁不喜,始终清廉刚毅、守道如初,克己奉公、勤于政事。天禧四年(1020年),向敏中在任上离世,终年七十二岁。宋真宗亲自临丧,并为他废朝三日,追赠其为太尉、中书令,谥号文简。

王子曰:《宋史》评价其“耻受赃物之赐以远其污,预避市舶之嫌以全其廉……拜罢之际,喜愠不形。”得到位极人臣的荣耀,大摆宴席庆贺是惯例,既可制造声势自重,又能借机敛财自肥,又向皇帝发出感恩的信号而自保,何乐而不为?如果不是内心淡泊有坚守,意志清明有定力,向敏中是做不出摆宴席之举的。如今党中央旗帜鲜明地要求干部反对“七个有之”,就包括反对“一些人……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一千年前的向敏之能做到升官不摆宴,对于当今各级干部难道没有启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