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82课:欧母:画荻教子的贤母
作者:王冬老师廉洁课     发布时间:2021-08-30     信息来源:151amjs澳金沙门      阅读次数: 【关闭】

王子曰:滁人对欧阳修欧公的景仰和感情是深刻持久的,但是如果没有欧母的对其从小教育培养,就不会有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欧阳修,也不会有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而成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了,今天说说历史上几位贤母之一的欧母,让我们对培养出欧阳修的欧母表示最大的敬意。

北宋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100781日),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当时他父亲任绵州军事推官,已经56岁了。3年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父亲去世。欧阳修是家里的独子,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只得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叔叔家不是很富裕,但是对他母子还是尽力关怀。

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也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女人,欧阳修五岁时,欧母便教他读书识字、为人处事的道理。她给年幼的欧阳修讲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讲完故事都把故事做一个总结,让欧阳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她教导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随声附和,不要随波逐流。欧阳修稍大些以后,郑氏想方设法教他认字写字,先是教他读唐代诗人周朴、郑谷及当时的九僧诗。尽管欧阳修对这些诗一知半解,却增强了读书的兴趣。只是当时家里穷,家里没钱买笔墨纸砚,欧母只好用芦苇杆代替,然后在地上铺一些沙,把地当纸,一笔一画地教欧阳修写字。这就是著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她还谆谆告诫欧阳修说:对于父母的奉养不一定要十分丰盛,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孝心,母亲这些语重心长的教诲,深深印在欧阳修脑海里。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10岁的时候,母亲就带他经常到城南李家去借书读,她让他把借来的书抄录下来,欧阳修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一次欧阳修从李家旧纸筐里,发现一本六卷本韩愈著《韩昌黎文集》,经主人允许,带回家里。打开一看,大开眼界,便废寝忘食、日以继夜地阅读。宋朝初年,社会上多流行华丽浮躁、内容空洞的文风,而韩愈的文风与之完全不一样。欧阳修被韩愈清新自然的文章所打动。他高兴地对母亲说,世上竟有这么好的文章啊,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欧阳修终成唐宋散文八大家宋之文坛领袖。

父母应该给孩子留什么,这是每个民族每个世代每个家庭都要面对的问题,现如今,改革开放40多年后,中国社会安定,物资供应充足,各种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变得富裕,加上前几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父母习惯于在物质生活上对子女应予尽予,都想把自己童年没有得到的一股脑地给与子女,新生代从出生开始无所不有,从未领略过物资的短缺,生活的窘迫,得到的一切似乎都理所当然,而且永不会变。在学习上部分家长往往违背教育规律,拔苗助长式的拔尖,内卷焦虑下的抢跑,过早过量过劳投入知识学习,忽视品德培养,错误地定义“成功”,形成包括父母子女在内的整个家庭的焦虑心理。这样一方面造成了青少年在生活上极度的依赖性,形成了不吃苦怕吃苦逃吃苦的坏习惯,另一方面当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有的怨天尤人,有的选择逃避和“躺平”,在生活上和工作中缺少动力,难抗压力,从小缺少家庭正确教育引导是重要的原因。

笔者曾多次提到小时自家客厅里悬挂的欧母教子等劝学挂像,足以证明对笔者影响之深。对比中国古代的几大贤母,她们在教育子女上各有特色,各有优点,各有建树,都在为子女树立目标,涵养品格方面做出了杰出榜样。她们有的注重环境的教育影响作用不惜三次搬家,有的卖掉自己头发待客培养孩子诚信意识,有的通过背上刻字的方式让孩子牢记家国情怀,有的在困境中育智和育德并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就蕴藏在这些古代成功家教故事之中,廉俭忠孝诚信等优良品德要由自小养成,这都是当今年轻父母需要认真借鉴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