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58课:寇准《六悔铭》敲响警世钟
作者:王冬老师廉洁课     发布时间:2021-03-15     信息来源:151amjs澳金沙门      阅读次数: 【关闭】

王子曰:古往今来,世间后悔者众,而世无后悔药, 前人北宋名臣寇准曾高度概括地总结出人生六悔,并写就42字的名篇《六悔铭》,据说晚清名臣曾国藩,对《六悔铭》推崇备至,奉为经典,时刻用于自省。《六悔铭》道尽了人生各阶段各方面的悔悟,可为劝世之箴言也,惜乎世间悔者绵绵不绝,悟者却寥寥,往往辜负了寇准写出警世忠言的一番深意。

寇准(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景德元年(1004年),出任宰相(同平章事)。他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是在契丹南下犯宋之际,坚决反对南迁,力主真宗亲征,从而稳定了军心,最终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后因宫廷权力斗争而屡被排挤,数被贬谪,贬为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 (1023年),病逝于雷州。

寇准的千古奇文《六悔铭》,虽仅42字,却字字珠玑,异常通透,说尽了人生六大悔,告诫人们要谨慎行事,凡事三思而后行,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后悔。这或许是他人至晚年后长年累积有感而发的深刻感触吧。让我们一起品读这千古奇文。

六悔铭

官行私曲,失时悔;

富不俭用,贫时悔;

艺不少学,过时悔;

见事不学,用时悔;

醉发狂言,醒时悔;

安不将息,病时悔。

寇准为官多年,尽览官场炎凉,看到过众多官员起起落落,而许多落马官员,多是因其私欲盖过公义,先是起了“私心”、抵不住“私欲”,而后必然行事有“曲”,断事“偏斜”,走上应有的正直,无偏私原则和准绳的反面,最后导致身败名裂,悔之晚矣。这是寇准对为官者要“公正”、“廉政”的谆谆良言!

寇准为官之后,环境和条件变得优越,有一年准备为自己大摆寿宴,行事十分铺张,传说其家老仆人刘妈妈对寇准说“你的母亲一向勤俭持家,教育你节俭为本。”寇准听到刘妈妈的话,想起少时贫贱,母亲教诲,十分惭愧,当即下令停止寿宴。他体会到富不俭用,穷时悔,也是应然之意了。古语云:“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又有云:“金山银山,坐吃山空”。又云:“聚财犹如针挑土,败家犹如水冲沙。”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至于为学需趁早,更是为众多名人反复强调。不学将来不仅“悔”,而且会产生对自己的“恨”意,不是有“书到用时方恨少”一说吗?“见事不学,用时悔”,和“艺不少学,过时悔”这二句里都饱含寇准的个人人生经历的感悟在其中。传说他的朋友张咏在成都为官,听说寇准当了宰相,曾对自己的僚属感慨地说:“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后来寇准被贬为陕州知州,张咏回朝经此路过,寇准热情款待,临别时,寇准送行途中,问他说:“您有什么教寇准的?”张咏缓缓地说:“《霍光传》不可不读呵。”寇准不明所以,回来后便读了起来,当他读到“不学无术”时,自己不由笑了,说:“这是张公对我的评价啊。”张咏说寇准不学无术,本意并不是说他“不学”,而是提醒他注意“术”的运用,不是说他学问不高,见识有限,而是说他人情不够练达,方正有余,圆滑不足。事实证明张咏的眼光是独到的,一众大臣都感觉寇准“情商”不够,连宋太宗都曾摇头叹息评价他说:“鼠雀尚且懂人意,何况人呢?”,为此曾罢了他的宰相官职,下放邓州让他反省。寇准之所以一生四起四落,客死雷州,不能说和处事方面情商欠缺有关,晚年应该有所“悔悟”。

“酒,她是可爱的,她有水的外形,火的性格......”,诗人艾青关于酒的形象描述说透了酒的性格。醉发狂言之悔,可能是寇准的真实体会,小酌怡情,醉酒伤身。寇准很爱喝酒,且酒量惊人。他在被贬青州之后,宋太宗想召回寇准,向身边的大臣问起寇准的近况,大臣们说:寇准在青州终日饮酒,不知是否也想念皇帝你。宋太宗听后默然不语。

安不将息,病时悔,估计只有病榻之人感触最深吧。现代人竞争压力太大,工作生活节奏太快,网络社会助长了信息爆炸,自媒体时代更是以夺人眼球为能事,一部手机,醒来睁眼时的第一眼,入睡前的最后一瞥,让人拿得起却放不下,让多少人夜夜不眠,熬夜成习,一部手机让人舍弃了感情的交流,让人舍弃了珍贵的健康,熬夜之后得到是空虚,换来的是病躯,这是为悔上之悔。千年前的寇准,把合理作息养身的道理和熬夜的危害说的如此透彻,感觉像是个神秘的预言家,不禁要赞叹,寇准说的真“准”。

人生,就像一趟旅程,每个人都只能拥有一张单程票,错过了,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世上没有后悔药,人生没有回头路。我们不妨以寇准的《六悔铭》为镜,凡事坚守原则,合理规划,未雨绸缪,才能做到事过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