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35课:“五代清郎”袁聿修
作者:王冬老师廉洁课     发布时间:2020-11-09     信息来源:151amjs澳金沙门      阅读次数: 【关闭】

王子曰: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对于坚守廉洁节操的人来说,廉洁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了习惯,无法改变,被称为“五代清郎”就是其中一位,古代清官廉吏虽说不少,但是像袁修这样为官50余载始终两袖清风,甚至连升酒薄礼也不收的“五代清郎”就着实不多了,不由得令人钦佩、景仰,也着实值得领导干部学习借鉴。

据《北齐书》记载,到代官至尚书郎、太常少卿修一生经历了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5个朝代,为官50余载,却两袖清风,连升酒薄礼也不收,人们皆呼他为“五代清郎”。

修自小平和温润,在士族高门子弟中,最有规矩法度。他以名门之子历任重要官职,当时名士多很赏识他,称许他的风采与见识。后来袁聿修官至吏部尚书,当然还是靠自己才干声望所致。

齐后主天统中,朝廷下诏命令袁聿修与赵郡王高睿等商议制定五礼。后出任信州刺史,就是他的本乡,当时人都认为是荣耀。他为政清静,不言而治,自从长吏以下,直到鳏寡孤幼,袁聿修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后主武平中,御史都出来巡视诸州,梁、郑、汴、豫等州与信州疆域相接,在信州的周围,御史都检举揭发出官员的不法行为,而御史竟然不到信州来,足见袁聿修所受到的信任。到他任满解职还京时,包括僧人在内的全州百姓,追来送别的填满道路,有人带来美酒与肉脯,哭泣着留连不舍,都想要运送。当时正是盛暑,袁聿修恐怕百姓们过于劳累,往往为送行的人停下马,随手喝一杯酒,表示已领受他们的好意,感谢他们的情义,并让他们回家。袁聿修回京后,信州百姓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求为他立碑,托中书侍郎李德林来撰写碑文以记述他的功德,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同意。不久,他被任为都官尚书,仍领本州中正。转任兼吏部尚书、仪同三司,不久,被正式任命为吏部尚书。

修为官廉洁谨慎,当时很少人能和他相比的。东魏、北齐时期,尚书台郎多不免于相互送礼,袁修在尚书十年,没有接受过别人一升酒的馈赠。尚书邢劭与袁修有旧交,每当在尚书省开玩笑时,常称袁修为清郎。武成帝大宁初,袁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察,并受命考核官员的得失。他经过兖州时,邢劭正担任兖州刺史,两人分别后,邢劭派人送去白紬作礼物。袁修退还白紬不受,给邢劭写信说:“今日经过您处,与平日拜访不同,瓜田李下,必须避嫌,古人对此是十分慎重的。人言可畏,应像防御水患一样,不忽视细微末节,愿您体会此心,不至于重责。”邢劭也欣然领会,回信说:“先前的赠送,过于轻率,未加考虑,老夫不经意间,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敬承来信之意,我并无不快,您过去是清正的郎中,今天又作了清正的少卿了。”

开皇二年,出任熊州刺史,不久即去世,时年七十二岁。他儿子袁知礼,北齐后主武平末官至仪同开府参军事。隋文帝开皇中,袁知礼为侍御史。隋炀帝大业初,死于太子中舍人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