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212课:刘向的廉政思想
作者:王冬老师廉洁课     发布时间:2024-04-22     信息来源:151amjs澳金沙门      阅读次数: 【关闭】

王子曰:提到《画蛇添足》、《叶公好龙》、《三人成虎》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连小学生都会说出故事的一二来,追溯这些成语的源头,不能不提到西汉的刘向,作为经学家和目录学家的刘向,在学术成就上早已经被研究和公认,包含在他作品中的廉政思想同样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

作为皇室宗亲的西汉刘向,其老祖宗是汉高祖刘邦的同父异母弟弟,家族地位不可说不显赫,虽然十二岁就当官,但他一生所担任的官职官位不大,还因为屡屡直言而难得到升迁,为官几十年间被免官为庶人赋闲就有十几年,全因上疏弹劾宦官外戚被停职。在复职后还继续直言弹劾,这可能是他难以升迁的根源所在。

刘向(公元前77年—前6年),原名刘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丰邑。阳城侯刘德之子。自幼聪颖好学,“昼诵书传,夜观星宿”,对经学、天文学有浓厚的兴趣。刘向十二岁为辇郎(引御辇的官),后任谏大夫。汉宣帝时,刘向称得到书中有炼金之术,汉宣帝给了大量资金,刘向却没练出金子,这就犯了死罪,还是靠刘向的哥哥上交了封国内一半的税收才免死。

到了汉元帝时刘向得到器重,但宦官勾结弄权视其为绊脚石而被诬下狱,刘向继续上书向元帝陈述佞臣的利弊,但仍没有被重用。直到汉成帝即位后,刘向以九卿身份召拜为中郎进用,后被升为光禄大夫。皇帝的舅舅等外戚又开始为祸朝政侵蚀皇权,再就是皇帝花费巨万资金大修皇陵,刘向又多次上书,并举出历代贤君薄葬例子来劝谏,指出“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成帝虽然明白他的心意,嘉奖了他,但最终也没有采用建议。

后来刘向被安排负责校对和整理“五经”等书,形成《洪范五行传论》,成帝看后非常赞赏。在校对典籍期间,刘向还撰有《别录》、《战国策》、《别苑》、《新序》等,其中《别录》更成为中国目录学专著的早期雏形,刘向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目录学的鼻祖,《楚辞》由其编订成书,《山海经》是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刘向刘歆父子接力潜心校对文献,整理百家的精髓,终于成就学术大观。

清代学者称《说苑》“言得失,陈法戒”、“助观览,补遗阙”、“非无为而作”、“冀以感悟时君”等等,说明刘向编撰《说苑》旨在以古鉴今,是把它作为“谏书”来看待和使用的。这个理解是正确的。

刘向在《说苑》提出“明主者有三惧,一曰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二曰得意而恐骄,三曰闻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何以识其然也?“他指出明主应该远离六邪之臣,即具臣、谀臣、奸臣、谗臣、贼臣和亡臣,六邪之臣危害足以亡国。

刘向的人才观十分值得借鉴,他认为人才的德行要从是否奉公、爱民、好善、谦让、奉献、诚实而有正气和廉洁七个方面来观察,这是很全面也很有见地的。

除了人才观外,《说苑》中还蕴含着很多智慧,比如《君道》中所提倡的“务在博爱”、“知人任贤”、“敬慎恭己”、“从谏如流”、“过而改之”,《臣术》中所阐述的“必有益于国,必有补于君”,《建本》中的“君人者以百姓为天”,《敬慎》中的“得其所利,必虑其所害;乐其所成,必顾其所败”等等。这些对当今治国理政、为人处世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成语“叶公好龙”的典故出自刘向编著的《新序》。《新序》中的内容大都来自其他的书籍,编这部书主要反映他在政治上的思想和主张,特别是德治、仁政、民本等等,如第六卷名为“刺奢”,即讽刺皇帝骄奢淫逸;第七卷名为“节士”,即赞扬有节操的人;第八卷名为“义勇”,即赞扬有义有勇的人,从卷名不难猜出刘向的政治主张。他将书进献给皇帝,却不能被皇帝用于治国实践。刘向死后十几年,王莽夺取了刘家天下,刘向的警告预言成为现实。

王子曰:刘向为人随和,廉靖乐道,不争世俗,专心研思儒家经术。他早年执着炼金,以为能通过炼金为汉室做贡献,谁知一无所获。而在他最终从事的古代典籍的整理工作中反倒炼出来了“真金“,贡献于整个华夏并传于后世。他的治国理政上的廉政思想和主张,至今有着现实意义。